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变化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以及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变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文章信息一览:
- 1、中学化学互滴现象不同的反应总结
- 2、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有什么杂质
- 3、高中化学:无水FeCl3呈棕红色,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工业上常用作...
- 4、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和步骤?
- 5、氯化氢和品红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的现象?
- 6、氯气与氢气的反应,这方程式及其现象。
中学化学互滴现象不同的反应总结
1、中滴加时现象是先出现白色Al(OH)3沉淀,后沉淀消失生成AlCl3溶液;当NaAlO2向HCl中滴加时不会出现白色沉淀或出现后立刻消失。AgNO3和NH3水组合:将AgNO3滴加入氨水,无明显现象,因为生成了配合物,将氨水加入AgNO3则就是银镜反应中的现象了,现有沉淀,过量后沉淀消失;4。
2、蛋白质胶体与轻金属无机盐 向蛋白质胶体中滴加轻金属无机盐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然后产生白色沉淀。向轻金属无机盐溶液中滴加蛋白质溶液:开始便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沉淀不消失。 硅酸钠溶液与盐酸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向盐酸中滴加硅酸钠溶液:得到无色透明的溶胶。
3、HCl和NaAlO2 当HCl向NaAlO2 中滴加时现象是先出现白色Al(OH)3沉淀,后沉淀消失生成AlCl3溶液;当NaAlO2向HCl中滴加时不会出现白色沉淀或出现后立刻消失。
4、然后,根据中学教学内容将常见的、有不同现象的反应总结出来。典型的互滴有以下几种:铝盐与强碱的互滴。偏铝酸盐与强酸的互滴。碳酸钠与强酸的互滴。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有什么杂质
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时,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等杂质,因为反应物是浓盐酸,它有挥发性,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同时,固体跟液体反应,会有水蒸气带出来。
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有HCl、水蒸气。洗气用饱和食盐水、干燥用浓硫酸。如果先干燥后洗气,由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氯气又带出了水蒸气,从而得不到干燥的氯气,所以制氯气时需要先洗气再干燥。
实验室通常***用 二氧化锰 和 浓盐酸 共热制氯气,所以会有水和 氯化氢 气体杂质 ,应该先用饱和 食盐水 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用 浓硫酸 吸水。所以:实验室制得的氯气常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可将氯气依次通过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浓硫酸)的 洗气瓶 便可将这两种杂质除去。
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备的。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因此收集的氯气中常混有两种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除杂的方法:除去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先除去氯化氢,后除去水蒸气。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可以带出水蒸气和HCl杂质气体。除了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
高中化学:无水FeCl3呈棕红色,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工业上常用作...
1、C:浓硫酸。因为制取的无水FeCl3极易潮解,所以需要干燥的氯气。浓硫酸的作用:除去Cl2中的水蒸气。D:用于制取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E:收集FeCl3 F: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气体。防止水蒸气由尾部进入E装置,而FeCl3潮解;D: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2、然后让氯气与铁单质反应,考虑到无水氯化铁易潮解,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在集气瓶后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考虑到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最后用碱液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
3、C:浓硫酸。因为制取的无水FeCl3极易潮解,所以需要干燥的氯气。浓硫酸的作用:除去Cl2中的水蒸气。D:用于制取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E:收集FeCl3 F: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气体。防止水蒸气由尾部进入E装置,使FeCl3潮解;G: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4、由于氯化铁易升华,因此在D管中的FeCl 3 易挥发出,而装置Ⅰ中导气管太细,FeCl 3 易冷凝而在此堵塞,并且多余的Cl 2 不能被浓H 2 SO 4 吸收,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在装置Ⅱ中,由于导气管直接插入NaOH溶液中,会有水汽挥发,导致FeCl 3 潮解。故应在装置Ⅱ的E、F之间加入一干燥装置。
5、潮解),装置(Ⅱ)洗气瓶F中装的是NaOH溶液(用于吸多余Cl 2 防止污染空气);②装置(Ⅱ)是将FeCl 3 蒸气直接通入广口瓶D而装置(Ⅰ)则是用细小的导管通入,FeCl 3 蒸气遇冷凝华易堵塞细导管。两个装置各有优缺点,重新设计实验装置时应取长补短、同时注意装置的连接顺序。
6、主要是从100度左右升华判断,这表明FeCl3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那他一定不是离子或原子晶体,那就是分子晶体。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室里也可用其他氧化剂来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反应原理:最常用MnO2 + 4HCl(浓) ==加热== MnCl2+ 2H2O + Cl2 ↑,常用的氧化剂还有有KMnOKClOCa(ClO)2等。(1)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由于KMnO4的氧化性比MnO2强,所以用KMnO4制Cl2,通常不需加热。
实验室制氯气方程斗者式为:MnO2 + 4HCl(浓)=(加热) MnCl2+ 2H2O + Cl2 ↑(此为最常用的方空升薯法)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氯气***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的方法,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如图是一种可行的实验装置设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在F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制取氯气的一种常见实验室方法是通过盐酸和漂***(次氯酸钠)的反应来产生氯气。以下是制取氯气的步骤: 准备实验室设备和试剂:需要盐酸(浓度约为10%至20%),漂***(次氯酸钠),容器(例如烧瓶),水槽或盛水容器,气体收集装置(例如气瓶或气袋),橡胶塞和玻璃管等。
氯化氢和品红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的现象?
1、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品红褪色,加热后不恢复成原来的红色。(氯气的漂白是氧化性漂白,不可逆)(2)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品红褪色,加热后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2、SO2中的现象:先变红,加热后又恢复红色。原因:因为SO2有漂白性,与有色物质品红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此物质不稳定,加热后分解又生成了原物质,所以又变为红色。 Cl2中的现象:变红,加热还为红色。
3、氯气与二氧化硫在1:1通入时已经完全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硫酸,此时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品红溶液褪色。(原因:被SO2漂白,但加热已褪色的溶液,溶液能重新恢复原色)。等摩尔Cl、SO同时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5、是过氧化钠中的过氧根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是品红褪色。不是有次氯酸根的都能使其永久褪色,因为次氯酸根的氧化性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最强,中性和碱性条件会减弱他的氧化性。二氧化硫是由于加合反应使其褪色,二氧化硫和品红重某种物质进行反应使其褪色,但是是短暂的,进位加热以后品红又会变红。
6、氯化氢 无色有***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 无色有***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这方程式及其现象。
1、方程式:H+Cl= 2HCl(条件:光照或点燃)。将点燃的氢气放入氯气中,氢气只在管口与少量的氯气接触,产生少量的热;点燃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时,大量氢气与氯气接触,迅速化合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2、化学反应方程式: H2 + Cl2 =点燃= 2HCl 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且在集气瓶的瓶口出现白雾。以上是对于您问题的对于网友“abc高分高能 ”给你提供的讲解***。 那是一个标准的答案。
3、方程式:H+Cl= 2HCl(条件:光照或点燃)氯气的生产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4、点燃 安静燃烧 光照 爆炸 与氢气的反应 H2+Cl2=点燃=2HCl(工业制盐酸方法)现象:H在Cl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出现白雾。H2+Cl2=光照=2HCl 现象:见光爆炸,有白雾产生。
5、火焰刚刚熄灭时,松开打火手柄即可关闭气体阀门,停止通入H2。(7)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大试管内形成喷泉现象,进入大试管内的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放置较长时间也不褪色),该实验现象说明H2在Cl2中燃烧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8)实验完成后,用NaOH溶液中和烧瓶里的废液。
6、氯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2HCl。氯气与氢气反应的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且在集气瓶的瓶口出现白雾。
关于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和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变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变化、制取氯化氢实验现象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